查看原文
其他

没有人教过我们性,也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爱。

by 假装在纽约 2019-04-06



开学第一周,来自日本的一个节目“屋顶告白大会”突然在国内火了,好几条相关微博动辄几万转发,相信很多人都看过。


节目里一共出现了八街南中的四名初中生,分别向他们心仪的对象表白。


几段表白,有成功也有失败,有男生向女生表白也有女生向男生表白。无一例外,都很好看。


第一段表白的主角是初二男生久保田圣斗,他是个段子手,一上来就制造了几个笑点。


站到屋顶上的第一句话就是,“新学期开始了,看了下邻桌,发现那里坐着个天使……天使和我的距离只有30厘米,之后的每天都像做梦一样”。全场顿时一片哄笑。



然后他话锋一转说,“但是,受到了学校的阻碍,换座位了!”全场又是狂笑。


在做完这样的铺垫后,他开始对自己心目中的天使加藤兰央表白了:“曾距离我只有30厘米的你,现在却在离我5.5米的地方!”


“这种远距离恋爱,我已经受不了了!”


“兰央小姐,请你和我交往吧!”


这样勇敢热烈真诚又不失幽默的示爱,即使由成年人说出来也很感人,此刻主角是真实生活中的一名少年,就更有了一些动人的味道。


被表白的兰央一开始显得有些羞涩,不过还是勇敢地大声拒绝了:


“虽然很开心,但是我有男朋友了,对不起。”




第二段表白,就更像是日版残酷青春电影里的场景了。


“我是二年级四班的滨本初花,我虽然有喜欢的人,但是那个人有男朋友了。这份感情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,因此今天我想要借这个机会,给这份感情画上一个句号。”



“二年级三班的酒井一喜,虽然我在想,如果能交往该有多好,我要干脆地放弃喜欢你这件事。如果我什么时候有了新喜欢的人,那时请你为我的恋爱加油。”


被表白的男生酒井一喜,回应得也超级棒:



“如果你有了喜欢的人,我会为你加油的!”




第三段表白的主角是学生会会长高桥优介,他说自己虽然有在交往的女孩,但是从来没有面对面正式地向她表示过喜欢,所以要借这个机会说出来。



而他的女朋友浅野在同学们的起哄里,也大声地回应说:我也喜欢你。




第四段表白的主角是木村启希,他说自己有一个“强烈地爱着”的人,为了表示爱的热烈程度,一口气说了七遍“喜欢你”。


说完他停顿了一下,接着说,“这还不够”,然后又连说了九遍“喜欢你”……



被他用16个“喜欢你”强力轰炸的佐久间叶琳,一开始满脸懵懂震惊。


别的女孩子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她,她也很快镇定下来,说了声“对不起”。



木村启希失望,但不忘说“谢谢”,然后转身离场,哭了。


每一个细节,都如此动人。




这个“屋顶告白大会”,其实是《V6、是爱啊2017史上最高的夏季特别节目》中的一个环节,而后者是日本综艺节目《去学校吧》做的一期特别企划。


《去学校吧》 节目1997年开播,2005年停播,曾经在日本家喻户晓,主持人是御法川法男和偶像团体V6,宗旨是调查中学生们平时遇到的问题,给他们加油鼓气,其中最受欢迎的环节之一就是屋顶上的告白。


今年他们沿袭原有的节目风格,做了一期特别版,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那些特别燃、特别纯净的告白片段。


如果不是视频作证,很难想象这些极富电影感的场景,会出现在真实的生活之中。




这个视频,我连看了很多遍。与其说是感动,不如说是感慨。


感慨的是,日本孩子接受的教育,和我们熟悉的中国教育,是如此地不一样。


我们带着成年人的粗暴偏见,认为小孩子不懂得爱,更把早恋看成是会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生活乃至会影响他们成长、让他们走上歪路的洪水猛兽。


可是,也许我们的观念,到了需要更新的时候?


你看那些孩子,无论是告白还是拒绝,都那么自然坦然,虽然带着这个年龄的幼稚,但却显得无比的得体。


就像微博上有人说的,“情窦初开的时节,懵懵懂懂的爱情,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。当我们学会尊重孩子们的嘤嘤鹿鸣,学会欣赏他们绽放出的人生第一朵花,学会放下身为成年人的自大、忐忑和粗暴,人性的美好就变得简单而从容。


青春期就是要让孩子骑白马过草原,学会:爱与被爱,自尊与隐私,自我认知与保护。


这是多么健康正面的教育方式。


可以想象的是,他们长大以后,大概也能长成心理健康、懂得爱和被爱的得体的成年人。


短短一个视频里,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,实在是太多了。




在中国学校的课程表里,是没有爱这门课程的。


不光“性的教育”完全缺失(想想之前杭州小学生性教育读本出现后我们的欣喜,以及那套教材很快被勒令停止使用的遗憾),就连爱的教育情感的教育,也是一片空白。


家长和老师们都相信:“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”,忽略了“爱”作为一种能力,需要培养,需要正确的引导。


更多的时候,我们把“长大了就知道了”等同于“长大了才可以知道”,在没有长大的时候,任何有关爱的萌芽都会被掐灭。


可是,爱和被爱,同样是需要从小学习培养的一种能力,是健康人格养成的一部分。


有一期《奇葩说》的辩题是“分手要不要当面说”。站在反方的角度,很多人会考虑见面说分手无法控制局面,万一被泼红酒或者直接打起来都是很不体面的行为。


但我们都忽略了,成年人应该拥有正确处理爱的能力,其中就包括处理分手的能力,真正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是不会让这些不体面的行为发生的。


而见面说分手,就像八街南中的校长说要见面表白一样,爱的当事人要把话完完整整明明白白地说清楚,认真郑重地说你好或者再见,即使再难堪,也应该坦诚地去面对,为对方负责。


这是在他们少年时代就接受的教育,而我们在成为成年人之后,仍然不具备这种“体面地去爱”的素质和能力,少年时代习惯了逃避爱,成年之后还是把头埋在沙子堆里,很多人就这样一生没有获得爱的能力。




因为缺失爱,所以我们的教育,是羞耻教育——把一切大人不接受的东西,安上污名,让孩子们感到羞耻。


我们忽略了知识和情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,一个人必须同时接受的两方面教育,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。


一个人的知识越是丰富,对世界的感触越是敏锐,付出爱与获得爱的需求也会越来越紧迫,这条腿在生长,那条腿必然也在生长,也只有它们共同成长,一个人才能健康地生存。而我们却始终认为这二者是冲突的,因为“谈恋爱多影响学习啊”。


尤其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下,学生接纳的知识教育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成长需要,父母尤觉得不够,还要学音乐,学美术,父母老师都盼望着这条腿长快点,再长快点,却痛恨那条腿的成长,稍稍有一点骨节的响动,便一棍子敲下去。


很多中国孩子都经历过父母的猜疑,风声鹤唳的父母从蛛丝马迹里捕捉那些有关爱的细节,然后大发雷霆。


而孩子的无助之处在于,对于父母毫无逻辑的推演,她无法证伪,这种情况下,自己的“清白”全凭信任,而猜疑一旦开始,就意味着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信任是崩塌的。


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残忍的,是另一个层面的伤害。


于是,爱,这个人类的本能,变成了羞耻。


微博上有人说,“这样被一个女孩子公开表白,在我小时候男孩子一定会被一堆男孩子起哄弄得恼羞成怒,说出言不由衷的话。可是那个女孩子勇敢地说了出来,男孩子静静地听她说完为她加油,稚嫩的他们面对爱都无比严肃和尊重。”


是啊,因为爱是不被允许的,是禁忌,所以被视为是羞耻的,是不正常的。一旦对某一个人萌生了爱,就应该小心翼翼地藏起来,不让任何人知道。


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孩子,很难建立起对爱的正确态度。




每个新学期开始,全国上下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在做的一件事是坐在电视前观看《开学第一课》。这节课教导孩子们如何爱国家,爱传统文化,爱宏观的一切,但却没有告诉孩子们:怎么爱一个人,怎么爱身边的人?


而那缺失的乃至被禁止的爱的教育,恰恰是最具有可操作性,最能释放善意,最能培养完善人格的教育。


南街八中的校长,在表白大会开始前对学生们喊话:


“从这里开始一定是爱,即将开始的就是爱,害怕受伤是不行的哦。”


多希望未来我们的孩子,也能在他们内心爱的本能刚刚萌发出幼芽的时候,也能有人对他们说:


“大胆去爱吧,害怕受伤可是不行的哦。”


最后送上屋顶告白大会的视频,如果还没看过,一定要看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m05455sv6dl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没关注的朋友长按二维码点点关注


联系邮箱:ask@jiazhuang.us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